保安人在同仁地区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当时所耕的田地大多是沿隆务河两岸的川水地,只在沿山脚下有少量的旱地。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等,还有豌豆、胡麻;庄稼每年收获一次,青稞和麦子一亩地能收获400斤左右。胡麻油可食,胡麻子砸碎可拌青稞炒面吃,胡麻渣可喂牛。豌豆一
保安人在同仁地区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当时所耕的田地大多是沿隆务河两岸的川水地,只在沿山脚下有少量的旱地。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等,还有豌豆、胡麻;庄稼每年收获一次,青稞和麦子一亩地能收获400斤左右。胡麻油可食,胡麻子砸碎可拌青稞炒面吃,胡麻渣可喂牛。豌豆一般用作牲口饲料,也卖给附近的牧民。生产工具自制的极少,多从外地购置。
早年保安城内有许多手工业匠人,也有手工作坊,如有制作土炮、土枪、弓箭的作坊,有铁匠、金银匠、木匠、鞋匠、锔碗匠等工匠,这些工匠一大部分是被称之为“回回”的保安人。这部分人的手艺好,经常为寺院雕像作画,深受当地土族、藏族的欢迎,因而他们的生活比较宽裕。如一个银匠,一年收入可达700—800多银元;一个好的画匠,经常带领徒弟二三人为寺院作画、塑像,既得到生活的保障,又受到社会上的尊重。
商业在保安人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保安人在定居大河家后,商业更加活跃,他们足迹扁布西北地区、西藏、乃至印度等。但除资本较多的几家富户既经商又放高利贷外,大多数人商业资本仅有200—300元。他们从河州(临夏)、循化或附近集镇买来一些盐、茶、烟、糖或壶、碗、布匹等,运往藏区去换得酥油、皮毛等畜产品,来往辛苦,本小利微。
保安人进行大量商品交换的集镇就是大河家集和刘家集。这两处集市贸易的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初年已形成集市。据《续修导河县志》记载:“刘家集,县西一百里,居民二百余户,三六九为市,产核桃,年出市斗八百八石,花椒万余斤;大河家集,县西一百二十里,居民三百余户,双日为市。”
刘家集、大河家集的经商者除保安人外,大部分是从河州来的八坊回族,还有小部分从循化来的撒拉人,他们主要经营布匹、棉花、茶叶、食盐、油待生活必需品,还有保安腰刀、小型农业生产工具。
1949年以来,刘家集、大河家集仍十分繁荣,保安族中仍有一部分群众做些小生意。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大河家等集市即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它成为连结青海、甘肃等地经济、文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