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文化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布朗族:>布朗族的牛肚被

  • National Culture & News / 布朗族文化

布朗族的牛肚被

民族:布朗族 | 作者: | 浏览:0次 | 来源:

[db:ds]

布朗族文化集

木制系腰织布机织布

木制系腰织布机织布

布朗族自古生活在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一带流域,是古老的布朗族聚居地之一,据一些文史资料记载,布朗族的纺织文化,还是在“濮”人部落的时候,布朗人的先祖就已经开始种植棉花,并进行纺织,曾经有过著名的“桐华布和兰干细布”以及独具特色的牛肚被。现如今一种原始的木制系腰织布机在邦丙乡大南直村大概尚存30台左右,从布朗族妇女的系腰带织布机使用看,折射出典型的男耕女织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承载着布朗先民们艰辛劳作,夜以继日付出汗水的轨迹,现在布朗族村寨,故有“不会纺线织布的女人不是好女人,不会纺线织布的女人找不到好男人”的古训说法。

纺织精品中的牛肚被因外形象牛肚而得名,它有里外两层,做工细致而繁杂,织一张牛肚被需要15-30天左右的时间,其制作程序分为轧棉花、弹棉花、搓棉条、纺棉线、绕棉线、煮棉线、圈棉线、拉棉线、织棉线九个程序。

从地里收回棉花,用自制的压棉机去掉棉籽(轧棉花);把经脱籽后的棉花用羊弦弹之,使其变软、变松,同时达到祛除灰尘的目的(弹棉花);将弹好的棉花用木棒或稍粗的筷子将棉花搓成花条,以便纺线(搓棉条);将搓好的棉花条在纺线车上纺成一棵棵细线(纺棉线);然后将线拉成同样长的经线(绕棉线);为了保持棉线的硬度和牢固性,将绕成经线的棉线在装有小红米或包谷的大锅中煮沸,经过漂洗后晒干(煮棉线);为使棉线不打死结,方便操作,用纺线车将棉线绕成团(圈棉线);用拉线车将绕成团的棉线固定在纺线车上(拉棉线);从绕线架拉出的若干股经线端用一块宽约五公分的布带子固定,系在织布机手的腰上,当右脚踩下踏板,经线交错变换一次位置,纬线左右穿一次,线梳前后拉一次,一面用粗棉起绒,一面平织,如此循环反复,纯白的纯棉牛肚被就织成了。

古时牛肚被用来保暖,它对汗液起渗透作用,保持空气流畅,冬暖夏凉,越洗越白,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现在却成了珍品,许多外国友人也深深的被布朗特有的纺织品牛肚被所吸引而成为赠送贵宾的重要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