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文化集

当前位置 :首页 -> 哈尼族:>哈尼族迁徙史诗 寻回逝去的足迹哈尼文化

  • National Culture & News / 哈尼族文化

哈尼族迁徙史诗 寻回逝去的足迹哈尼文化

民族:哈尼族 | 作者: | 浏览:0次 | 来源:

哈尼族,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民族风情哈尼族迁徙史诗 寻回逝去的足迹哈尼族迁徙史诗 寻回逝去的足迹哈尼文化

哈尼族文化集

哈尼族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

  一部波澜壮阔的哈尼民族古代迁徙史,从滇南哀牢山区元阳县哈尼酒歌“哈八惹”中唱出,并且被翻译整理出来,用汉文和新推行的哈尼文对照出版,开创了我国哈尼族大型民间文学由口头流传到文字记载的先河。这,就是长达5000余行的哈尼族大型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编,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哈尼阿培聪坡坡》翻译成汉文,意为“哈尼族先祖的迁徙”。

  《哈尼阿培聪坡坡》共7章32万字,内容涉及哈尼族的历史、地理、生产生活、风俗民情、神话传说等,语言朴实而富于哲理,情节曲折、生动感人,不愧为一部研究哈尼族历史与文化的极其珍贵的史料。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有哈尼族19万余人,此地是远古时期哈尼先祖从遥远的西北方迁徙来红河南岸落脚的主要聚居地。历史上哈尼族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浩如烟海,但从无文字记载。《哈尼阿培聪坡坡》是广泛流传于红河两岸哈尼族中的传统史诗,经本省民间文学工作者多年的发掘整理,终于使这部史诗成为大量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佼佼者。它以哈尼族酒歌“哈八惹”的形式,系统地吟唱了哈尼族先祖历尽艰辛,从远古的“虎尼虎那”来到红河南岸定居的悲壮、曲折而又漫长的迁徙历程,展现出哈尼人勤劳善良、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和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

  我是有幸首先读到《哈尼阿培聪坡坡》的汉人之一。我不是先入为主带着感情去读它,而是读着读着禁不住泪花滚滚的。

  史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多么壮阔的迁徙史画卷———

  从远古的“虎尼虎那”到如今的“红河南岸”,从遥远的西北方到眼下的哀牢山区,哈尼人经历了九起九落的迁徙历程。其迁徙的次数之多,遭遇之险恶,道路之漫长,恐怕算得上古代的“万里长征”吧?尽管哈尼族的起源地址不详,起止时间不具体(尚待考证),只要读过《哈尼阿培聪坡坡》,人们便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哈尼先祖的迁徙是迫不得已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哈尼族的迁徙史本身就是一部悲壮的民族整体逃难史。

  《哈尼阿培聪坡坡》的演唱者,是滇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哀牢山区元阳县攀枝花乡洞浦哈尼寨的哈尼族老歌手朱小和。他没上过学,父母又过早去世。为了继承祖祖辈辈口碑传诵的这部民族迁徙史,他12岁就跟着爷爷、大爹刻苦学用哈尼酒歌“哈八惹”演唱史诗。到了14岁,他又学起了打铁。从此,火塘边、铁炉旁,成了他求学、练习“哈八惹”的地方。朱小和不识字,全凭心记,反复吟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铁匠师傅,还逐渐成为哀牢山区颇有名望的哈尼族歌手,并将哈尼族的迁徙、创世两大史诗及一大批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奉献出来。

  我身处元阳,时常同朱小和碰面。我曾经多次在蘑菇房里听过他的演唱,但由于我不懂哈尼话,无法理解史诗的深刻内涵。我们只有通过心灵在史诗字里行间的流连与震撼,才能获得心灵的感受与直接的艺术享受。

  且喜今天,民族大团结,边疆少数民族与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才使哈尼民族安居乐业,人口也发展成全国15个百万以上的民族之一。经过1300年的努力,哈尼族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和睦共处,团结奋斗,开辟出百万亩举世闻名的哀牢山梯田,创造了世界农耕史上的奇迹,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申报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