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的祖先是珞渝地区最早的开发者,早在新石器时代,他们就繁衍生息在这里。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民族和考古工作者在上珞渝的墨脱地区发现了大批磨制石器。这些石器与在西藏其他地区采集的同类石器在形制和文化内涵上极其相似。考古资料表明,珞巴族先民同藏族先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喜马拉雅山区的远古文明。在珞巴族的神话传说
珞巴族的祖先是珞渝地区最早的开发者,早在新石器时代,他们就繁衍生息在这里。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民族和考古工作者在上珞渝的墨脱地区发现了大批磨制石器。这些石器与在西藏其他地区采集的同类石器在形制和文化内涵上极其相似。考古资料表明,珞巴族先民同藏族先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喜马拉雅山区的远古文明。在珞巴族的神话传说中,有其先民最初居住在墨脱一个山洞里的传说。
藏文史籍《红史》等记载,早在松赞干布(617~650年)时代,“南自珞与门……等均置于吐蕃统治之下”。吐蕃后期的历史也记载了吐蕃赞普处理珞渝地区事务,珞渝部族受吐蕃王朝统治的事实。在藏传佛教后弘期,噶举派僧人曾到接近珞渝的工布、娘布、塔布、隆子一带传教建寺。在博嘎尔部落的传说中,噶举派僧人汤东杰布,曾经到珞渝马尼岗一带向珞巴人传授耕作技术,并教化珞巴人皈依佛教,但成效不大。17世纪后期,格鲁派在西藏取得统治地位,在清朝中央ZF扶持下管理西藏地方ZF,针对珞渝的具体情况,设立了有关机构。1680年,达赖五世发给梅惹喇嘛的文书中,记载自火猴年(1656年)以来,“所有僧俗不顾自身任何安危,与约二十五年间,一心积极维护宗教事业……门区属部未归我治者及珞渝人等亦入我治下……”。后来,这些地区分划给沿喜马拉雅北坡设置的地方官府分别管理。西部塔克新一带原来的传统习惯是每十二年藏历猴年,藏族官员与珞巴有关部落首领举行盟誓,确定由珞巴人负责修路,并保证前来转山的藏族群众转山活动和物资交换顺利进行。珞巴人则得到西藏地方ZF发放的生产、生活物资,如牛、铁制工具等,这加强了藏地和珞渝边地的关系,体现了西藏地方ZF对边境地区的约束和控制。在中部的则拉宗冈,西藏地方ZF设置了专管马尼岗一带的珞巴族部落官员,并在该地区设五个分别代理征收差税的根布(头人,相当于村长),每年由根布率部落内各氏族代表到米林色尔冬上缴差税,同时举办物资交易会,珞巴族与当地藏族群众交换所需物资。后改为则拉宗冈指派代表寺院、贵族和官府的藏区富户代理管理,称为“三乃卡”,与五个根布合称“乃卡松(三)根卡阿(五)”,成为定制。使东拉山口北部的纳玉沟和洛拉山口北部的里龙沟等地成为珞巴族各部落与工布藏族人民交流的重要通道,将珞巴族与藏族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19世纪中叶,西藏地方ZF把珞渝地区划归波密土王管辖。波密土王于1881年在地东村(今墨脱县境)建立地东宗,委派宗本辖五“错”(“错”相当于区)、六寺。20世纪初,波密土王为进一步巩固对珞渝的统治,将地东宗的达岗错扩建为宗,即嘎朗央宗。并在此先后委派过八任宗本。西藏地方ZF也经常派人到珞渝地区巡查。1927年,西藏地方ZF和波密土王发生矛盾,撤消了嘎朗央宗,将辖地仍划归地东宗,恢复达岗错建置。又在达岗错及其以南地区,委派“错本”(相当于区长)和“学本”(相当于村长),每年前往收缴租税。当时,西藏地方ZF为巩固边防,还派军队到达珞渝南境和印度阿萨姆交界的地方巡边。1944年前后,英帝国主义以划定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为借口,派兵溯雅鲁藏布江下游而上,侵入珞渝的戛高、许木地区,强令当地人民不再为西藏地方ZF支差纳税。随后,英帝又派兵侵占了更巴拉以南、戛高以北地区,强迫西藏地方ZF停止对当地行使固有的管辖权力。
珞巴人民为了保卫祖国和家园,勇敢地阻止了英印ZF一次次派出的各种人员渗入珞渝地区,与外来入侵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早在19世纪初,英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就开始不断渗入西藏边地,他们力图打开从阿萨姆经过珞渝和察隅到中国四川内地的一条捷径,通过这条通道贯通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联系。为此,英国打着考察、开发、传教、采集动植物标本的名义,派遣“探险队”进入珞渝地区,遭到珞巴族人民的反抗。英国吞并了阿萨姆地区后,为了霸占这片狭长的平原地带,经常唆使当地淘金者、捕鱼者及种植者不向山地部落交纳“波萨”,以使这些人逐步摆脱珞巴族部落的主权管理,接受英国人保护。1847年阿萨姆地方边境政治官维特齐上尉率兵进山,要求部落释放不交“波萨”而被拘的淘金者。阿波尔人夜袭了维特齐上尉的队伍,维特齐焚烧了阿波尔人的村庄。此后,珞巴人同蚕食他们土地、掠夺他们财富的英国侵略者进行了长时期的斗争。
著名的反抗殖民侵略的珞巴族部落首领凯萨,为珞巴族义都部落首领,察隅人。1851年,法国神父M?噶拉克以“传教”为名,进入瓦弄、珞渝、察隅等地,搜集情报,激起珞巴族群众的强烈不满。1855年,噶拉克再次进入察隅杜曲地区,破坏当地风俗,严重伤害了当地珞巴族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利益,激怒了珞巴族人民,凯萨愤怒地处死了噶拉克。噶拉克之死使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恼羞成怒,英国殖民当局从萨地亚派出阿萨姆率领的长枪队,直奔察隅,血腥镇压凯萨领导的珞巴族人民。凯萨率领珞巴族群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许多珞巴人都英勇战死。凯萨在被俘关押期间,拒绝威逼利诱,毫不屈服,被英军杀害。
1911年,英国军官威廉姆森偷越国境,进入珞渝南部进行间谍活动,被珞巴族阿迪部落处死。珞巴族人民面对前来寻衅报复的英帝国主义“阿波尔”远征军,毫不畏惧,以长矛、大刀和毒箭等原始的武器抗击手持现代武器的入侵者。1944年前后,英帝国主义借口维护非法划定的“麦克马洪线”,派兵入侵珞渝地区。1947年,印度当局陆续占领了门隅以及珞渝、下察隅的大部分地区,中国西藏地方ZF和珞巴族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我国成立前,珞巴族人民生活在西藏封建农奴制度下,受西藏三大领主(地方ZF、贵族和寺院)的压迫和歧视。为了加强对珞巴人的控制和约束,西藏地方ZF还在一些靠近藏族居住的地区,委派藏族官吏统治。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珞巴族由于居住在不同地域,有20多个大小部落,每个部落都有各自部落的部落名、有各自的地域、操自己的方言、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有自己的军事首领。各个部落又包含若干个氏族。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居住地,氏族内部以血缘亲疏分住在相邻的村子,每个村往往都是同一家族的成员。氏族居住周围村社范围内的土地归氏族全体成员公有,氏族成员可以在公有土地上开荒、狩猎或从事其它生产活动。珞巴族社会普遍实行父子联名制,氏族内部每个成员的名字由父名和子名两部分组成,即在儿子的名字前加父名,父系谱系反映出氏族内部各个家庭成员之间血缘远近。阅历丰富的老人可以随口说出自己氏族10代以上的谱系,这是每个氏族成员必须具备的知识。
我国成立前,珞巴族各部落还保留着家长奴隶制,蓄奴主一般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主人与奴隶的生活相差不大,但属于不同的等级。在博嘎尔部落,有麦德、麦让、伍布和涅巴4个等级。在崩尼、崩如部落有列德、阿比和苏龙3个等级。即所谓的“高骨头”麦德(或列德,意为“有能力、有气魄”,在口语中可以作“主人”使用)等级,“低骨头”涅巴(意为“被压着不能抬头、被迫劳动”,实际上是奴隶)等级。麦德是氏族始祖的直系后代,被认为是血统纯洁的人,也是各个氏族的主体成员。麦德在社会上有地位,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后代即使贫穷,仍然是高贵的血统。麦德等级高度重视血统的纯洁,严格遵循习惯法,实行等级内婚。涅巴被认为是血统低贱的人,大部分是从外部落买来的奴隶。只能在低等级内通婚。麦德可以把占有的涅巴用于买卖、赠送、转借,人们习惯上把占有涅巴的多少与占有牲畜、粮食的数量一样,作为财富象征。
麦让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其祖先原本是被氏族收养的人,血统与氏族血统不同,收养之后就作为氏族的正式成员看待,并参加氏族的一切活动。另一种是由于麦德等级的祖先因娶了低骨头等级的女子,使自己血统混杂,从而失去了高贵的血统,子女永远沦为麦让等级,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麦德等级。麦让等级是自由人,他们的的地位低于麦德,高于伍布和涅巴,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他们也可以占有涅巴。
伍布由涅巴的后代变来的。涅巴的子女仍然是涅巴,涅巴的孙子女称为伍布。伍布是在主人家当了三代的涅巴或是用积攒的财物娶妻,向主人请求获准后,从主人家分出来。伍布对主人还保留一定的依附关系,一般要继续住在主人家附近,以便保护主人并在主人家有事时尽义务。同时,伍布受外来人欺负时,主人也会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戚”保护。独立出去的伍布,可以自由使用氏族公有的山林、土地,参加氏族的集体活动。
(摘自《》之《中国少数民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