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集

当前位置 :首页 -> 满族:>依姆钦(Imcin])(图)民族乐器

  • National Culture & News / 满族文化

依姆钦(Imcin])(图)民族乐器

民族:满族 | 作者: | 浏览:0次 | 来源:

少数民族 满族依姆钦(Imcin])(图)民族乐器依姆钦(Imcin])(图)

满族文化集

依姆钦,汉译“鼓”,民间俗称“抓鼓”,

依姆钦,汉译“鼓”,民间俗称“抓鼓”,为抓执型的单面鼓,是满族萨满乐器中鼓类的代表性乐器。无论在民间,抑或宫廷的跳神活动中,它都是萨满的灵魂。在萨满那里,依姆钦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能作舟负萨满过河,它还能载萨满飞翔。当然,依姆钦的最大作用还是降神附体。

依姆钦,汉译“鼓”,民间俗称“抓鼓”,

依姆钦的形制,可从它的形状、尺寸、用料等方面来考察。

鼓形

满族萨满的依姆钦,分为椭圆形、蛋卵形、正圆形三种类型。在民间,以椭圆形和蛋卵形的依姆钦较为常见。据《牡丹江风土记》载5:“神鼓,普通圆形,纵82厘米,横50厘米,一面包羊皮,中心一铜环,以四皮绳十字形结框上,上部缀铜钱8枚。”从“纵径”和“横径”长短不一来看,这面鼓并非“普通圆形”,而是椭圆形或蛋卵形。这种鼓形在信奉萨满教的其他民族中也有流行,如满--通古斯语族的赫哲人中流传的一面抓鼓,就是这种形状。据C.B.伊万诺夫所考,这面流传在松花江赫哲人中的神鼓呈椭圆形或蛋卵形,有一条窄而细的鼓圈和一个代替鼓柄拴在皮条上的金属环。鼓的纵向直径是82cm,鼓面绘有图案。

除了椭圆和蛋卵形的抓鼓,还有正圆形的依姆钦。见诸文献记载的满族宫廷萨满所用依姆钦就是这种正圆形的依姆钦。《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中记载的这面依姆钦呈“标准”圆形,直径约51.2cm(清尺1尺6寸)。[按:据《清史乐志之研究》,清制1尺= 32.00cm,本书据此换算,以下均同此,不再一一注明。] 从画面上看,鼓背的中央有一圆环,拴绳12根连接鼓圈,鼓圈较窄。这种鼓形目前在民间也比较常见。与鼓身庞大的椭圆形或卵形鼓相比,这种鼓演奏起来当然就比较方便、灵活。

鼓环

依姆钦的鼓环一般镶嵌在鼓圈的木框上,是依姆钦上的重要部件。鼓环在萨满摇动依姆钦的鼓身时“唰啦”做响,再配之以“咚咚”的鼓声,大大丰富了依姆钦的表现力。依姆钦的鼓环有“环”式和“钱”式两种。如《牡丹江风土记》所记述“缀铜钱8枚”,即为“钱”式鼓环。这种“钱”,圆形片状,中间有孔,多为中国的古钱;由一根铁丝鱼贯串联而成,摇动时互相碰撞而响。

抓环

依姆钦无执鼓之柄,而独设圆环为“柄”。圆环为金属(或铜或铁)所制,用手抓而执其鼓,故曰“抓环”。同时,它还是拴结鼓绳的“中心”。抓环的具体尺寸无定制,以手能握住并且方便演奏为宜。黑龙江省宁安县富察哈拉萨满藏鼓的抓环直径6.2cm,是用直径0.6cm的铁丝弯制而成。为了防止磨手和演奏时打滑,有的萨满把依姆钦的抓环用布条缠绕起来使用。

鼓圈

为木制的圆框。因直径的大小宽窄不一,以能承受鼓面皮革的张力为准。宁安富察哈拉萨满藏鼓纵横径为48×46cm,鼓圈宽3.5cm,厚度不一,为1-2 cm;显系1 棵易弯曲的小树砍削而成,斧凿之痕,清晰可见。前述牡丹江依姆钦纵横径为82×50cm,而新宾满族自治县吴扎哈拉萨满用的是一个正圆形的依姆钦,直径为42.5cm,鼓圈宽为6.5cm。鼓圈用料,因地制宜,常见的有柳、杉、桦木等。

鼓面

以革蒙制。早期为兽皮,如狍皮、野猪皮等。近世大多用家畜皮,如牛、羊、猪皮等。以羊皮面薄,发音脆快为上乘。这也许是因为早期的萨满神鼓体积较大,而近世的神鼓体积趋小,讲究音色的缘故。皮制的鼓面受气候影响很大, 故在演奏前需用火烘烤使鼓面绷紧,以保证神鼓的音质和音量。萨满常在鼓面绘制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据乌丙安先生对近代萨满传人的调查,这些画面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天上的日、月、星辰;有彩虹,有山和树,有熊、鹿等兽和马、牛等家畜,还有蛇、蜥蜴、蛙、龟等动物”。

鼓槌

依姆钦是用木制的鼓槌击打而发音的,它与同为单面的新疆达卜(手鼓)直接用手击打是截然不同的。据有经验的萨满称,早期的萨满鼓槌是很讲究的,木棍用狍、獭、鹿的毛皮套裹或粘贴,似棒槌状,分量较重,击打有力。有的大鼓槌还刻画上萨满认为带有神力的图案。这样的鼓槌,现在已很难在民间找到实证了。而目前能够见到的鼓槌,则比较随意,大多是一根稍弯曲的竹篦,经削刻打磨而成;这种“鼓槌”的上部常常用布条缠绕,以便击打有力,且免于损伤鼓面。鼓槌的粗细和长短没有统一规格,视依姆钦的大小而制。《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所载依姆钦鼓槌长38.4cm(清制1尺2寸),外裹獭皮。鼓槌也是萨满的重要舞具和呼风唤雨的法器,鼓为马时,槌即象征马鞭;鼓为船时,槌即象征船桨。

鼓绳

是连接抓环与鼓圈的纽带,它使演奏者能够抓住神鼓。鼓绳的材料,一般用皮条制成;亦有用麻绳或线绳的。据考,早期也有用十字形的铁架或木架支撑鼓框。笔者曾在布达佩斯的人类学博物馆见过这种早期的西伯利亚萨满鼓。 支架上拴结着一些小铃铛、小铁环、小铁箭等。鼓绳的数量并无定数,最少的有4根(如《牡丹江风土记》所记),多者也有12根。

依姆钦的具体尺寸与用料,尚无定例,往往因地域和氏族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总的来看,在规格上日渐趋小、变巧;在用料上由兽皮逐渐转为家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