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 少数民族满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满族的语言文字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族先人女真曾经使用过女真文,明代失传。属于黏着语,语音上有不完全元音和谐现象。满文是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一种竖直书写的拼音文字。由于多数网页不能良好地支持竖写排版,而Unicode的满文字体和输入法也刚刚问世,所以现网络上多采用穆麟德 (穆林德夫) 转写或稍作变动的穆麟德转写进行交流。
满文是16世纪末努尔哈赤下令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以蒙古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史称“老满文”。17世纪皇太极下令达海对“老满文”进行改造,称“新满文”。满文通行约三百年。
在清代满语被定为国语。满文,满语在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清语,清文。清代前期大多用满文发布诏、诰等,成为奏报、公文、教学、翻译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文字。在中原,自康熙晚期开始已少有满文奏章。
清光绪九年(1884)新疆建省後,使用满语的人数达4万余人,其中除满族外,还包括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也使用满语。
满族辛亥革命以後逐渐改用汉语,目前能够掌握满文的人已经很少,只有黑龙江省少数乡镇的老人和部分语言学专家还能使用这种语言。目前在黑龙江哈尔滨的黑龙江大学有满语研究所。不过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的语言文字实际上可以被视为稍加改动的满语,他们一直使用这种语言至20世纪中叶。目前生活在新疆的锡伯族人仍旧在进行锡伯文的教育,并出版有锡伯文的报刊。
近年来,满语研究已正式成为黑龙江大学的重点学科;民间的满语学习班也在一些城市和网路中开始出现。
满语的文法
满语有6个母音,22个辅音,10个用于拼写汉语词汇的特殊字母。母音分阳、阴、中三性,同性母音互相和谐,辅音也有和谐现象。满语字母在词头、词中、词尾的书写方式不同。
与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和蒙古语相似,满语中存在「母音和谐」现象,即词干母音决定词缀母音,词干以a、e、o结尾,则词缀也以相同母音结尾,例如sula-ha,mute-le;词干以i、u结尾,词缀多为e,如bi-he,ku-he等。
满语最初以建州女真方言为规范语,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吸收了其他女真部落及锡伯等族的语言後,满语在北京发生音变,产生新方言,称为「京音」。其特点包括动词词尾-mbi的b不发音,ci、ji的母音发音极轻,ong、oi读成eng、ei等。但是满语的口语与书面语一致,发生音变之後,书面语也随之发生改变。
满语词汇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後置词、连词、拟声词、拟态词、感叹词、助词。名词和代词有格和数的变化。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形容词有程度和级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和格、式的变化,分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主动态、被动态、使役态,陈述式、祈使式、条件式等。满语名词中从其他语言借用词汇的现象比较明显。
在清朝,满语文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当时西方的耶稣会士学习满语文,向西方介绍中国。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满语文仍是国外了解中国的途径之一。在今天,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学习和研究满语文的学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