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ds]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局副局长谭炳贤介绍,毛南族傩文化的传承主要靠历代傩师招收传人,但毛南族地区目前仅有4个民间傩班,资深艺精的老傩师不足10人,平均年龄60多岁,能勉强表演全套十几种傩舞蹈的仅有1位老傩师,能按古曲吹奏传统唢呐、会演两种瑶王角色的老傩师,全县各1人,掌握全套傩打击乐的3人,能雕刻全部36种木面的2人。
洛阳镇平原李果场傩面具制作老艺人方振国说,制作傩面具工艺复杂,刻制一个需要一个星期时间,全套傩面具有36个,没地方出售,年轻人没有动力去学。因为担心这项工艺失传,他把制作技术传给了二儿子方文展,但方文展已多年外出务工。
花竹帽编制是毛南族民间传统竹编手工工艺,仅凭各村老工艺匠人在直系或嫡系亲属间口头传授与示范编制,初学者掌握基本技能后参照前辈工艺成品揣摩练习。在环江县,花竹帽编织工艺一度被认为已经“失传”,在偶然的下乡查访中,一位工作人员了解到谭顺美是家传式花竹帽编制老艺人,才使得这项工艺重新“后继有人”。
年近40岁的谭素娟是谭顺美目前惟一“出师”的“徒弟”,也是环江县举办多届花竹帽编织工艺培训班的唯一成果。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观念改变,加上一些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认识不足、知识缺乏,保护方式单一落后,傩文化、花竹帽等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生活取代,民族文化传承的民间基础日渐淡薄。
针对这种情况,环江县采取多种措施,成立环江县毛南族傩文化保护专门机构,组建了专业保护队伍;组织了3次毛南傩文化保护专项调查与普查,建立傩文化保护资料数据库,县财政决定每年拨款20万元作毛南族傩文化专项保护经费。为让毛南族编织技艺后继有人,2000年开始环江县每年拨款数万元,用于毛南族花竹帽工艺调查、资料整理及工艺传承培训工作。
谭炳贤说,鼓励毛南族民俗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形成民俗意识,是毛南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而针对毛南族特殊工艺制品的市场开发,是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必要条件,加强相关培训、民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是扩大影响力的关键,但是由于相关人才缺乏,加上没有针对毛南族文化保护开发的统一规划,这些措施进展缓慢。
谭炳贤说:“环江县绝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口传身授状态,加上多数青年追随现代文明,对民族传统和民间艺术逐渐失去兴趣,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处于濒危边缘,传承人数量和年龄令人担忧,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有心无力,如果政府不加大力度进行抢救保护,毛南族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将濒临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