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 畲族族称 少数民族畲族的族称和姓氏畲族历史畲族的族称和姓氏
畲族来源,学术界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畲族是凤凰山的土著居民。
“畲”字来历甚古,原义火耕。南宋末年,史书出现“畲民”《宋季三朝政要》称闽、粤、赣交界地域的畲民武装为“畲军”。元代以后,"she民"、"畲徭"、"she徭"同时使用。清康熙、乾隆、同治《景宁县志》均设"畲民"一目。民国18年(1929)夏,德国学者史图博和上海同济大学教师李化民到景宁畲乡考察,撰写了《浙江景宁县敕木山畲民调查记》,对景宁畲族的族称、姓氏、风土人情等作了介绍,也是研究民族学的史料。
畲民自称“山哈”,表明是外地迁往山里的客户。景宁汉族称以“客家人”,畲族称汉族为“民家人”。解放前,由于民族歧视、压迫,“畲客”二字常被用作侮辱性称呼,有的畲民被迫更改、隐瞒自己的民族成份,畲族家谱有“徭人”或“徭家”的别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1951年贯彻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后,畲民要求确定族称。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53年8月派出以民族学专家施联珠为组长的畲族民族识别调查研究小组,在浙江省景宁县东弄村、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漳平县山羊隔村作了为期3个月的畲民识别调查,写出《浙江景宁县东弄村畲民情况调查》等资料。1956年12月,国务院认定畲族为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并确定族称为畲族。
畲族族谱及民间相传,广东潮州市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外省都是由凤凰山迁徙而去,凤凰山成了畲族崇拜祖先的圣地。粤、闽、浙、皖、赣等省畲族中有着“广东路上有祖坟”的传说。其始祖原居住深山,以狩猎为生,后不幸被"山羊"所伤,死于丛林中,葬在广东潮州凤凰山上。墓茔的具体方位是:“前至雷家坊,后至观星顶,左至会稽山,右至七贤洞”。而墓碑的题铭却繁多,有“皇恩赐葬高王之墓”、“南山祖墓”、“高王之墓”等。
据凤凰山凤南区委负责人说,近年来,省外畲族群众来信来访,查询祖墓近况,并表示愿意资助款项,修茸祖墓,准备率众来凤凰山朝拜。本地畲族群众确信这个传说绝讹传,于是掀起"寻根问祖"热潮。施联珠先生等1982年撰写的《广东潮安县凤凰山地畲族情况调查》中提及:据当地人士介绍,凤凰山上有一口坟墓,中间有一块碑,上写“皇设(敕?)高王墓”(疑即龙麒王墓),两旁有石旗杆,中间仅能容一条牛通过,万峰山林场有位60多岁的老人韦栋,说他小时候放牛亲眼见过此墓,但近一二年去找,因时隔已久,说不清在哪里,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