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居住在高山地区的塔吉克族,衣、食、起居都有适应生活环境的特色他们根据帕米尔高原有山、有谷、有水的地理特点,利用帕米尔牧草丰茂,水源充沛的自然条件,在高山牧场上放牧牲畜,在低谷农田中种植庄稼,形成了农牧结合,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兼营农业的格局
长期居住在高山地区的塔吉克族,衣、食、起居都有适应生活环境的特色。他们根据帕米尔高原有山、有谷、有水的地理特点,利用帕米尔牧草丰茂,水源充沛的自然条件,在高山牧场上放牧牲畜,在低谷农田中种植庄稼,形成了农牧结合,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兼营农业的格局。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分布着塔吉克族的村庄和田园。牧业生产和广种薄收的农业经济形成了村落零散的状态,户与户之间距离也较远。塔吉克人每年春天播种青稞、豌豆、春小麦等耐寒作物,初夏赶着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后回村收获、过冬,周而复始,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
塔吉克族的服装以棉衣和夹衣为主,没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服装。成年男子一般戴黑绒圆高统“吐马克”帽,帽上绣有数道细花纹和一道花边,帽里用优质黑羔皮缝制,帽的下沿卷起,露出皮毛,青少年则带同样的白色帽。“吐马克”帽非常适宜高原山区使用,天气暖和时可以折起帽圈,天气寒冷时放下帽圈护住双耳和面颊。夏季塔吉克男子则戴白布缝制刺绣的谢伊达小圆帽。男子多穿套头的衬衣,外罩黑色袷袢(对襟长外套),系绣花腰带,冬季加穿大衣和不带布面的皮大衣。
妇女平时穿连衣裙,并穿长裤,夏季在裙外加一背心,冬天外罩棉袷袢。老年妇女一般穿兰、绿花色的连衣裙,年轻妇女和姑娘穿红、黄花色的连衣裙,为了美观和保护裙子,已婚妇女常在腰间身后系彩色的围裙。“库勒塔”帽是塔吉克妇女区别其他民族妇女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在塔吉克族妇女中,几乎人人都有一顶或几顶这种带耳围而又厚实的圆顶帽,帽子顶部和四周以白布做底,上面绣满了塔吉克族妇女喜爱的图案,色彩艳丽而夺目,帽的后部垂有一块厚帘,遮住后脑和两耳,出门时,帽外加方形大头巾,一般为白色,新嫁娘则用红色,小姑娘也有用黄色的。男女都着毡袜、毛线袜、长筒羊皮软靴,用牦牛皮作靴底,轻柔坚实,适于攀缘山路。塔吉克人的手工艺品引人注目,在房屋,天窗、柱子以及炕帷、墙帷、被褥、枕头、盛装食品和衣物的布袋上都绘、雕、刺、绣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极具民族特色的图案。妇女大都喜爱装饰,盛装时帽沿上加一排小银链(“斯拉斯拉”),戴大耳环和颈绕数道珠项链,胸前佩戴名为“阿勒卡”的圆形大银饰。
塔吉克牧民的饮食以奶类、肉类和面食为主;农民则以面食为主。牧民善于制奶品,如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食物以煮食为多,以“抓肉”(清炖羊肉)、“显尔该仑起”(牛奶煮米饭)、“显尔台力提”(牛奶煮烤饼)等为上好食品。爱饮红茶。茶煮开后,常加牛奶,做成奶茶。
在塔吉克的村庄里,大都是正方平顶、木石结构的房屋。墙壁多用石块、草皮砌成,厚而结实。顶部架树枝,抹上拌有麦草秸的泥土。门向东开,一般靠近墙角。顶部中央开天窗,通风透光。在院墙以内最大的住屋称为“赛然依”,另有牲畜棚圈和厨房,有的还有客房和库房。由于高原多风雪,室内虽比较宽敞,但较低矮,四周筑土炕,长辈、客人和晚辈分侧而居,土炕上铺毛毡以供坐卧。炉灶在大门对侧,灶后另有小间储藏室,存放油、肉、干果和粮食。牧民夏季上山放牧,多住毡房,或在牧场筑土屋。
马、牦牛、骆驼、驴等驮畜是塔吉克人的重要交通工具。牦牛有“高原之舟”的美称,它在高原的交通运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牧民放牧或长途跋涉,一般都骑马,马具基本上是自制的,塔吉克人的很多竞技活动都与马有关,如叼羊、赛马、骑马射击和狩猎等。
塔吉克传统的家庭形式是家长制的大家庭。男性长者为一家之主,家庭成员的生产活动和生活都由家长作主安排。尊敬家长是塔吉克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风尚。父母在世时儿子分家另过,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责备。至今仍有不少家庭三世同堂,有的甚至四世同堂。家长以传统的方式转相承袭的,一般为父死母继,母死长子继。大家庭中特别提倡尊长爱幼,孝敬父母,夫妻间互相忠诚,兄弟友爱等。在家庭中妇女可以对家务事提出主见,可以参与商量经济事务和子女的婚事。
塔吉克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本民族内通婚。婚姻大致经过择偶、提亲、定亲、结婚等诸多过程和仪式。提亲称为“库达格力”,一般由男方邀请邻里或亲朋中的长者携带礼物(衣服、首饰和一只羊)前往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同意求婚后,即以亲吻对方之手表示。随后,双方商定婚期。从男方来的年长妇女单独会见未来的新娘,给她戴上戒指,围上红头巾,表示姑娘已有对象。婚礼的仪式十分隆重,一般选择在8、9月秋高草美、牛羊肥壮的季节,男女双方都要广宴宾客。婚后,新娘在发辫上缀以一串串白扣子,以与姑娘相区别。大多数塔吉克人夫妇都能白头偕老。
在塔吉克家庭里,婴儿出生是件大喜事。凡是生了男孩,要鸣枪三响或大喊三声,祝愿其长大后英武有为;生了女孩则在其头下放一把扫帚,祝愿其长大后善理家务。亲友闻讯,都要前来祝贺,在婴儿身上撒些面粉,以示吉利。男孩在6-7岁时要举行割礼;女孩在1-2岁时举行剪发仪式。
塔吉克族有尊重妇女的优良传统。如果一起到某人家去做客,或者参加婚礼、葬礼、拜节等,主人将来客中年龄最大的妇女视为最尊贵的宾客,进门要请她先进,其他人则按先女后男、先大后小的秩序进入。在塔吉克人室内炕上,右边为上席,左边为下席。客人进屋上炕后,女宾坐右边,男宾坐左边,女宾中年龄最长者坐右边首席。如果为客人们宰了羊,要把装有鲜美的羊头和羊尾的盘子,先放在年龄最长的女宾面前,以示尊重。
塔吉克族注重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在农村,生产、生活上的互相协作不仅仅局限于大家庭或亲戚之间,而是一家有难众人相助,主要表现在邻里互助、轮流代牧、合伙耕作及事先不规定条件的“换工”等方面。
塔吉克族是个多礼好客的民族。对客人不论亲疏、老幼和民族,凡是来客和投宿的过路人、生人都热情款待。
塔吉克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有传说、故事、诗歌、舞蹈等。诗歌是口头文学中最重要的形式,人们在各种场合往往触景生情,即兴演唱,较著名的有《雄鹰》、《白鹰》、《聪明的宝石》、《利克斯尔》、《各式各样的》等“玛卡姆”(大曲)。这些诗歌有的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有的表达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故事、传说大都以爱情为题材,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和希望,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塔吉克族特有的乐器有“纳依”(用鹰翅骨做的短笛)、巴郎孜阔木(弹拨的七弦琴)、热朴甫(弹拨的六弦琴),其中,纳依和热朴甫是塔吉克族最喜爱的两种乐器。
塔吉克族舞蹈形式多样,有鹰舞、习俗舞、模拟舞、傀儡舞和歌舞戏等,其中以鹰舞最为著名。鹰在塔吉克民间传说中是英雄的象征,鹰舞多为双人舞。舞蹈时,舞者屈膝、耸肩,模拟雄鹰展翅飞翔、回转盘旋等动作,其动作刚健、强劲,并用鹰笛、手鼓等乐器伴奏。
(摘自《》之《中国少数民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