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文化集

当前位置 :首页 -> 佤族:>自治地方-佤族概况

  • National Culture & News / 佤族文化

自治地方-佤族概况

民族:佤族 | 作者: | 浏览:0次 | 来源:

佤族 少数民族 佤族自治自治地方佤族概况自治地方

佤族文化集

沧源佤族自治县

沧源佤族自治县成立于1964年2月28日,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县境西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470.083千米。沧源少数民族众多,聚居和杂居在县内的有佰族、傣族、拉枯族、彝族等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3.5%,佤族占总人口的85.01%。全县辖3镇8乡、93个村(办)。总面积2445平方公里。

沧源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藏资源。县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7.04℃,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丰富,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植物有3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一、二级动物共有59种,地下矿藏资源丰富,金、银、铅、煤、锌等已有不同程度的开采。水资源总量24.9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4.4万千瓦。由于土壤肥沃、降水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各类农作物的生长,也是发展林、牧、副、渔的天然场地。茶叶在历史上久负盛名。

农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茶、胶、蔗、林业、畜牧业等经济作物,进一步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壮大;商业贸易繁荣兴旺,边境贸易蓬勃发展;交通、能源、通讯和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巨大发展,通车里程达1054千米;兴建了6座水电站,装机容量8775千瓦,行政村通电率已达88.2%。邮电通讯发展更为迅速,县乡已开通了程控电话,各村(办)都已通话通邮,有农市话机5101户(部),邮路总长达2532千米。?

西盟佤族自治县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地区西部的阿佤山区。全境地跨东经99°18′至99°43′,北纬22°25′至22°57′之间。其东、东北、东南部与澜沧县接壤,南部与孟连县相接,西、西北部与缅甸联邦共和国山水相依,国境线长达89.33千米。新县城紧邻优美的勐梭龙潭畔,海拔1155米,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675千米,距行署驻地思茅市260千米。县城驻地西盟镇距省会昆明864千米,距思茅行署293千米,离国境线(公路)17千米。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雨量2739毫米,最高年3446毫米,为全省之冠。

西盟佤族自治县是典型的从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萌芽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地区。1954年办起第一所学校,1965年3月5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

全县国土面积为1353.57平方千米,东西横距约40千米,南北纵距约60千米,是整个思茅地区面积最小的县 ,辖6乡2镇,共3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为81282人,其中农业人口71611人。境内居住着佤族、拉祜族、傣族、彝族、哈尼族、白族、汉族等25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其中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是一个以佤族为主的多民族县。

西盟佤族自治县地处怒山山脉南段,属中高山峡谷地带。主要有西盟山脉、拉斯龙山脉、盘龙山脉,均为南北走向。地形复杂,全县除勐梭镇有一块3000余亩的河谷川坝外,其余均为山区。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458.9米,最低海拔590米。河流属怒江水系,有大小河流80条,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西盟县的水资源均为淡水资源,主要以江河水、湖泊水为主,并有一定的地下水,水质良好,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95 万立方米。境内河流河道短促、水流湍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据统计, 全县水资源总量18.05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产水量135.9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1.96万千瓦。全县林地面积85.16万亩,占土地面积41.9%。森林覆盖率为37%,活立木蓄积量298.21万立方米。植被复杂多样,树种类有40多料100多种、以壳斗科树种为主。其中草药399种、蕴藏量约123万千克。其中,苔藓类1种,蕨类植物16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380种。西盟的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云南省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县之一,全省列居全国前十位的金属矿种在县内均有发现。 境内主要有锡矿、银铅锌矿、钨矿、金矿、锰矿、莹石矿、大理石、绿柱石、黄玉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已开采的有锡矿、金矿、铅锌矿、萤矿、大理石、石灰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