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文化集

当前位置 :首页 ->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木卡姆-文化

  • National Culture & News / 维吾尔族文化

维吾尔族木卡姆-文化

民族:维吾尔族 | 作者: | 浏览:0次 | 来源:

维吾尔族木卡姆 木卡姆 维吾尔族 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木卡姆维吾尔族木卡姆文化

维吾尔族文化集

西域,这块极其神秘的大地,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最重要的通道。它既是世界三大文明汇合处,又是世界三大宗教的交汇点,并是各种语言融汇交溶的地方,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互相渗透。促进了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生活在西域东部的哈密各族人民,正是接受了上述几大文明的熏陶,产生并形成了各自独立的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哈密维吾尔文化和其他古代民族文化一样,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适合于本民族的物质生产、精神生活需要的和民族审美情趣的多源的多层次的文化艺术。哈密维吾尔族木卡姆就是这些文化艺术中的一支艳丽的奇葩。

哈密木卡姆是维吾尔木卡姆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密木卡姆是在古代伊州乐的基础上萌芽、生根,并吸收其他民族优秀音乐成分而更加丰富和完善。有学者认为哈密木卡姆是伊州乐的活化石,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

公元13世纪,突厥音乐家苏菲丁·艾尔玛威提出采用“木卡姆”(意即大曲)作为音乐术语后,维吾尔族逐渐放弃了原来通称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等名称。由于伊斯兰教传入哈密最晚,直到15世纪哈密维吾尔族才用“木卡姆”这个术语替代“伊州乐”,形成了“哈密木卡姆”。

哈密木卡姆与维吾尔木卡姆(主要指喀什木卡姆),不论在音乐结构上、唱腔上,还是在歌词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哈密木卡姆在曲调上,民间音乐成分较多,而喀什木卡姆虽然吸收了当地的民间音乐,但改编、创作的成分较多。

古代哈密木卡姆由12乐章、19分章、244首歌曲组成。每套木卡姆即每个乐章,由散板序曲和歌曲两部分组成。开始是一首较长的散板序曲,由哈密艾吉克伴奏,一人领唱。接着由若干首歌曲组成,中间没有间奏曲。这是一种民歌套曲,它与一般联唱的不同之处在于前面多一首散板序唱,演唱形式很自由,乐曲可多可少,表演人数也不固定,演唱者可随意填词、作词,曲目可自由选定。演奏乐器原仅哈密艾吉克、哈密热瓦甫和达甫鼓,后来增加了扬琴、弹布尔、都塔尔等。哈密木卡姆后来经过民间艺人不断整理和充实,按照每年12个月的习俗,综合成十二套,定名为“哈密十二木卡姆”。

哈密木卡姆(以《哈密木卡姆》一书为依据,哈密地区文化处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与维吾尔木卡姆比较(以《十二木卡姆》一书为依据,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年版)有很大的区别。

哈密木卡姆结构上的特色

维吾尔木卡姆是在疏勒乐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大型套曲,它继承和发展了疏勒乐中的歌曲、舞蹈和解曲的音乐形式(解曲常用于多段歌曲的结束部分,采用快速曲调形成独立的尾声),维吾尔木卡姆共有12乐章(即12套),每个乐章(套)由琼拉克曼、达斯坦和麦西来甫三部组成。琼拉克曼意为大曲,起板为自由节奏,音乐风格典雅、深沉。达斯坦意为叙事组曲,音乐抒情流畅,多为咏叹性。麦西来甫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形式。

哈密木卡姆在结构上分为序曲(散板)、叙事性歌曲和歌舞三大部分组成,它不象维吾尔木卡姆那样有较完善的间奏曲和器乐曲。哈密木卡姆每套的名称除一部分与维吾尔木卡姆相同外,大部分用哈密方言来称谓的。

哈密木卡姆歌词的特色

哈密木卡姆唱词都来源于哈密维吾尔族民间歌谣,这些歌谣、思想感情深厚,密切社会生活,群众性强,形式多样,容易上口。哈密维吾尔族民间歌谣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它反映了历史上苦难的哈密维吾尔族人民流离失所、悲愤忧伤的生动情景,以及大无畏的反抗精神。哈密木卡姆唱词中“亚力”(意为情人)比比皆是,这不能简单的认为是描写爱情的词语,除在某些词中当作衬词、语气词运用外,哈密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旧社会过着凄凉的生活,祖祖辈辈受着九代回王的残酷剥削、压迫,他们用歌谣形式,隐喻的手法,将心中思念祖国、家乡、亲人以及对平等自由的渴望,用“情人”来代替,唱出心中的期盼。哈密木卡姆不是某个时代的产物,也不是某个人的创作,而是哈密广大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整理、吸收、充实、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产物。

哈密绿洲,地处新疆东部,与中原大地相接。居住在这片绿洲的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和睦相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语言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哈密木卡姆歌调中直接吸收汉语词汇,有的甚至整段的使用汉语唱词。

哈密木卡姆唱词中还保存大量哈密维吾尔族的方言、土语、回鹘语和突厥语,也有部分阿拉伯语、波斯语以及汉语。但与南疆维吾尔各木卡姆相比,哈密木卡姆语词中伊斯兰教中阿拉伯——波斯语词汇用的相对很少,保留着古老的哈密维吾尔语相对较多。

哈密木卡姆曲调的地方特色

哈密木卡姆的音乐结构、曲调、节奏以及演奏乐器、演唱形式,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哈密木卡姆是由古代“伊州大曲”发展而来的,“伊州乐”是当时西域最主要的乐曲之一。早在公元421年西凉政权被推翻后,唐契、李宝来到伊吾(哈密)学习歌舞、音乐达21年之久。公元441年,李宝奉调敦煌任太守,带走10部音乐、3部舞蹈、11件乐器,以及30余名伊吾艺人,这中间最著名的是伊州乐,在敦煌最

为流行,后来伊州乐传至长安,成为唐朝的宫廷乐曲,并广传长安市井。

原来伊州乐的曲调主要突出了高昂、粗犷、豪放的音乐型,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当时中国帝王派往伊州驻守、屯垦的汉族军队,因为远离故土,想念家乡,其情绪融进了伊州乐曲,使伊州乐曲由单纯的豪放粗犷的曲调,揉进了悲切、伤感的旋律。在回王统治哈密的漫长岁月里,哈密维吾尔族人民在

回王的残酷压迫下过着悲惨的日子,他们在演唱哈密木卡姆和民歌时,既有豪放、激昂的曲调,也有悲伤、凄凉的咏叹。他们在“苦中作乐”,在每次演唱到激昂的时候,歌声、手鼓声响彻云霄,动人心弦。

哈密木卡姆,共有12乐章(套)、24分章(现存19分章(套))、258首歌曲,每一木卡姆乐章,分为序曲(散板)、歌曲、歌舞曲三部分。在演唱每一木卡姆序曲即“开篇”时,乐师用哈密艾吉克以散板奏出引子,领唱者唱出一两段歌词后,接着其他乐器和达甫鼓开始有节奏地演奏,演唱第一分章歌曲(一般为7/8、5/8或4/4、2/4等节奏型旋律出现)后,众人齐唱,速度由慢速逐渐到中速,再到较快速度,待演唱到2/4或4/4节奏型的歌曲时,参加者便翩翩起舞。每一分章包括10—18首歌曲之间,每首歌曲有四五段,有的有七八段。每段歌词一般有4句,每句有7个音节,10个音节的极少。

哈密木卡姆每个乐章都有本地的方言、土语称谓,每首歌曲又都有各自的曲调和名称,乐章名称和曲调名称都与其内容相吻合的,这是与其他地区木卡姆极不相同的,也是哈密木卡姆的一大地方特色。

哈密木卡姆每首曲调都有唱词,就连每一分章出现的欢快的麦西来甫和赛乃姆等套曲也是有歌词的,所以说哈密木卡姆从头到尾都是有唱词的,中间决不会有像喀什木卡姆那样出现的间奏曲或器乐曲。这又是哈密木卡姆的另一地方特色。

伊吾木卡姆的产生及其特色

在哈密东天山以北的伊吾县,在广大维吾尔群众中流行着另外一部木卡姆,即伊吾木卡姆。它是哈密木卡姆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伊吾木卡姆的形成,这里还有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呢。

大约在l 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年哈密回王进京朝觐。那个时代,哈密人进一趟京城,往返一般都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回王走后,王后寂寞无聊,整天闷闷不乐,茶不思饭不想的。底下人一看王后这个样子,害怕回王回来后受责,就出点子劝王后:“何不叫艺人来给弹唱歌曲呢?”王后便差人叫民间艺人库尔班乌斯达来王府弹唱。谁知这个库尔班乌斯达是个大匠人,身怀绝技,拉、跳、弹、唱,样样都会,尤其能演唱整部的哈密木卡姆,歌声优雅,演技娴熟,情节感人,一下子把王后看得入了迷,精神陡感倍增,哪里还能舍得库尔班乌斯达离开王府呢?就这样库尔班乌斯达被留在王府,王后也过得十分逍遥自在,欢心愉悦。回王朝觐回来后,王后越加艳丽诱人,回王十分奇怪地询问王后:“我走了这么长时间你是怎样过的?”王后如实地禀报了民间艺人陪伴的经过以及给她带来的欢愉。回王听后吃了“醋”,起了疑心,自己属下的农奴竟敢在王府里胡作非为,这还得了?一气之下,将库尔班乌斯达发配到了淖毛湖。那时候还没有伊吾县这个建制,淖毛湖既是哈密回王属地,又是哈密回王“犯人”的流放所,库尔班乌斯达从此成了回王的阶下囚。库尔班乌斯达在淖毛湖虽然过着非人的生活,但他却没有停止歌唱,在那暗无天日的日子里,他以歌为伴,以歌为乐,将他的悲愤、忧伤、憧憬与希望,都用歌声表达了出来。几十年过去了,他所演唱的木卡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不仅发展了哈密木卡姆的粗犷、豪迈的曲调,还揉进了悲愤、忧伤的唱腔,唱词的语气也增强了,形成了与哈密木卡姆不同的特色。后来经过几代人的传唱、增减与充实,形成了另外一套大曲——伊吾木卡姆。

伊吾木卡姆与哈密木卡姆在曲调上有不同:首先在每套木卡姆演唱初,节奏较为缓慢、深沉,其后的每首歌曲演唱时的速度也是慢于哈密木卡姆;其次,因为居住在伊吾淖毛湖、下马崖的维吾尔族群众的祖先大部分是南疆各地的移民,他们既在那里繁衍生息,开荒种田,牧放牲畜,同时也将南疆的民间艺术带到了那里,使南疆民歌唱腔风格巧妙地与本地民歌唱腔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本地特有的民间音乐,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伊吾木卡姆的唱腔和内容。

伊吾木卡姆共有12乐章、142首歌曲,乐章之间、歌曲之间没有间奏曲,也没有完整的器乐曲,是一部大型的民歌联唱大曲。伴奏乐器,只有一把“哈密艾吉克(琴杆上有5—7根不等的钢丝弦,是共鸣弦,起到了琴声的宏亮和音色甜美的效果)和几面达甫鼓。

伊吾木卡姆在演唱风格上是独特的,除一人操哈密艾吉克琴外,全是妇女演唱。她们每人手持达甫鼓,多者5—6人,少者3—4人,边唱边打手鼓,配合十分密切,从一首歌曲转换另一首歌曲,从一种节奏转换另一种节奏的歌曲;是那样的熟练、融洽、丰富,这是伊吾木卡姆在演唱风格上与全疆所有木卡姆的演唱风格上所根本不同的。这种由维吾尔族妇女演唱木卡姆,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戒律十分淡薄的集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