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文化集

当前位置 :首页 ->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民间的说唱艺术(图)-音乐

  • National Culture & News / 维吾尔族文化

维吾尔族民间的说唱艺术(图)-音乐

民族:维吾尔族 | 作者: | 浏览:0次 | 来源:

维吾尔族,少数民族,苛夏克,达斯坦,埃提西希,瓦依孜勒克,维族说唱艺术维吾尔族民间的说唱艺术(图)维吾尔族民间的说唱艺术(图)音乐

维吾尔族文化集

维吾尔族的民间说唱艺术也非常丰富,常见的表演形式有“达斯坦”、“苛夏克”、“埃提西希”、“来派尔”和“瓦依孜勒克”等。

达斯坦表演

达斯坦表演

 达斯坦

“达斯坦”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的一种曲艺形式。“达斯坦”为维语,意为“叙事长诗”。达斯坦流行于南疆的喀什、和田、阿图什、阿克苏、刀郎、库车和东疆的哈密、吐鲁番以及北疆的伊犁等地区。

达斯坦有两种类型,分别为长篇和短篇。长篇多说唱带故事情节的内容,曲调通常由上下句组成,多数没有有拖腔。演唱者可根据唱词内容灵活压缩或扩展乐句,比较自由。短篇达斯坦,通常反映新鲜事物或爱情。音乐多方整结构,旋律性强,有的唱腔直接采用民歌,歌词七词一句,四句一首。伴奏乐器,南疆用热瓦甫,北疆、东疆用都它尔。柯夏克是由艺人自弹白唱有一种民间弹唱形式。它用一段曲调演唱多段唱词,内容有爱情和对社会不正之风的讽刺等。

达斯坦的表演形式

达斯坦由1人至3人演唱,主演者手持热瓦甫或都它尔、弹拨尔、沙塔尔自弹(拉)自唱。助演者或持上述乐器伴奏,或持手鼓、石片等打击乐器击节,或不持乐器帮腔助唱。演出场所遍及集市、茶馆,宴会上也可说唱。维吾尔族弹唱的唱词有多种形式。达斯坦的唱词为多段体分节歌式。一部达斯坦作品包括十几首至几十首唱词,每首唱词又分几段至十几段,每段句数根据文体各异。如古典达斯坦中的“穆斯塔扎特”每段两句,“艾在尔”每段4句,“莫亥麦斯”每段5句,等等。在同一段唱词中,每句的音节数相同,分别为7至16节。达斯坦唱词散韵结合,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善于穿插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宗教经典。其音乐特色是曲调富有变化,节奏多样,结构严谨,词曲结合紧密,主题鲜明。

达斯坦的历史渊源

相传早在公元3世纪至7世纪,生活在中国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中,就流传过一部名为《阿里甫·埃尔杜额阿》的达斯坦节目,表现的是本民族英雄埃尔杜额阿的英雄事迹。从此表现英雄人物成为达斯坦说唱的一个传统。音乐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公元3世纪至 7世纪维族民间就流传过一部叫作《阿里甫·埃尔吐额阿》的达斯坦作品,歌唱人民英雄埃尔吐额阿。此外,还有《艾里甫与赛乃姆》等多部描写爱情的作品。达斯坦在维族人民中间代代广泛流传,著名的赞颂英雄人物的达斯坦有《玉素甫·艾卖提》和《阿不都热合曼汗·霍加》,以及歌唱民族英雄弹唱艺人斯依提的《好汉斯依提》等,讽刺性的达斯坦名作有19世纪的维族诗人艾合卖提夏·卡尔卡希创作的《问候》。

达斯坦现状

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大量的维吾尔族达斯坦以印刷形式得以出版发行,为维吾尔族读者创造了接触阅读达斯坦的机会。随着部分达斯坦的汉译本发表与出版,也为更多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读者的直接阅读参考达斯坦提供了便利。也因此,与以前为数不多的听众群体而言,受传者数量明显得到增多。现代电子传播媒体的发展繁荣促进了达斯坦的各种电子版本的传播,加快了达斯坦的多元化流传方式的形成与发展。不过,达斯坦听众队伍日益减少。

如今,达斯坦歌手的数量也寥寥无几,而且都是年纪较大的,其中一些中青年歌手都改行了。究其原因:第一,电子媒体的普及破坏了歌手的表演活动,听众日渐减少。第二,歌手的生计环境遭到了破坏。由于没有听众,歌手好像没有顾客的商人,他们的经济来源被迫中断。政府部门虽然给一些著名歌手发放生活补贴,但是众多的未名歌手没有经济收入,只能自己谋求生存之路。在以前口头表演昌盛的地方有了录像厅、卡拉OK歌舞厅以及商店饭庄(内设电视、DVD),很多人都集中在此,很少有人去听达斯坦演唱了。因此,达斯坦表演活动与口头传播的生存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

苛夏克表演

苛夏克表演

苛夏克

苛夏克是中国维吾尔族的曲种。由于常用维吾尔族弹拨乐器热瓦普伴奏,故又称热瓦普苛夏克。

苛夏克的历史发展

苛夏克篇幅较短,每首不一定有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作品大部分是艺人的即兴创作,文字记载很少。11世纪著名维族作家马哈穆特·喀什喀尔勒的《突厥语大词典》中保留了反映维族人民生活、描绘山川风貌的一部分苛夏克作品。近代的苛夏克内容丰富多样,写爱情的较多,也有讽刺和带有宗教色彩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后,不少弹唱艺人创作了歌唱新时代、新生活的苛夏克新作,如《拖拉机来了》、《我们在自由幸福地生活》等。

由苛夏克演变而成的“维吾尔族说唱”,加强了说白部分,减弱了音乐性部分,成为只有节奏而没有曲调的快板形式。节目内容一般有简单的情节和人物,内容以讽刺嘲弄落后的事物和反面人物为主。这种曲艺形式语言诙谐,动作风趣,短小精悍,演出不拘场地。艺人多在街头演出,也有被请到家庭宴会或是叫作“麦西热甫”的歌舞联欢会上说唱。著名维族说唱艺人尧洛瓦斯汗把它搬上了舞台,演出过喀什地区说唱作家库尔班·衣明创作的批评不正之风的《夏尔瓦尼汗大姐》、讽刺流氓的《好汉吐拉洪》、嘲弄酒鬼的《买提瓦克》等节目。

苛夏克的艺术特色

苛夏克在南疆的和田、阿图什和刀郎等地区最为流行。

苛夏克由1至3人演唱。主演者持热瓦普自弹自唱,助演者持弦乐器伴奏,或持手鼓击节,或帮腔助演。街头演唱的苛夏克艺人往往和杂技艺人合作,交替演出。有的艺人还穿插用山羊作驯兽表演或木偶小山羊的舞弄表演。

一般,一种曲调反复演唱,唱词4句1组,双句押韵,语言质朴,长于抒情,善用比、兴。由苛夏克演变而成的维吾尔族说唱,加强了说白部分,减弱了音乐成分,成为只有节奏而没有曲调的快板形式,短小精悍,生动风趣。代表曲目有《夏尔瓦尼汗大姐》、《好汉吐拉洪》、《罗提瓦克》等。

当代著名的苛夏克艺人有喀什地区的肉再克·巴希、和田地区的夏黑·穆合买提等。苛夏克的唱词为多段体分节歌式,一种曲调反复演唱。大多是四句为一段,每句七个音节或五个音节,第一段每句都要押韵,以后各段只要求双句押韵。苛夏克唱词语言质朴,长于抒情,善用比、兴等艺术手法。

埃提西希”为单人或双人的歌舞表演,有说有唱有动作,内容以插科打诨嘲弄讽刺为主,其音乐多为简单曲调的重复,可有乐器伴奏,也可清唱表演。

瓦依孜勒克”亦称“买达”,可意译为“维吾尔说书”,以宣讲历史故事、宗教战争、神话故事为主要内容,间或有唱,表演者绘声绘色,颇能渲染气氛、吸引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