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现在总人口1.5万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祁连山北麓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区的裕固族人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被称为“马背
新华社兰州1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宋常青、聂建江)“雪鸡子爱的是巍峨峻峭的雪山,黄鸭子爱的是碧波荡漾的海子,马驹子爱的是开满鲜花的草原,裕固人爱的是祁连山下的家园”,传统的裕固族歌谣唱出了裕固族牧民对家园的热爱。
记者日前走进祁连山下,同裕固族牧民一起过农历新年,体验了这个民族独特的生活状态和民俗文化。
走下“马背”
裕固族现在总人口1.5万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祁连山北麓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区的裕固族人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被称为“马背上的裕固族”。
祁连山北麓是一片狭长的天然山地牧场,自秦汉起,这里就是古代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
在干涸的河沟里跋涉了将近30公里后,记者的眼前一亮:一大片金黄色草场出现在眼前。远处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峰。
在肃南县康乐乡巴音村牧民安学勇家,记者被主人热情招待。安学勇告诉记者,由于马吃草料比较多,现在家里只养了2匹用来转场时骑的马,畜群主要是羊和少数的牛。为了出行方便,代步工具早已改为摩托车。
安学勇说,裕固族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马、骆驼、牦牛、驴和骡子。马匹是各地裕固族牧民放牧和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山区,牦牛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牦牛耐力强,善于跋山涉水,被誉为"高原之舟"。20世纪70年代以前,牦牛仍然是当地主要运输工具,如今,摩托车和越野车的使用,改变着裕固人的放牧方式和生活方式。
“尧乎尔”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
在裕固族形成过程中,元代曾称其为“撒里畏吾”,明代则称“撒里畏兀儿”,清代又称“锡拉伟古尔”或 “西喇古尔黄番”等。1954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时,经过裕固族人民的充分协商讨论,一致同意用与 “尧乎尔”音译相近的“裕固”作为新的统一的民族称谓。
巴音村裕固族牧民高林锋告诉记者,裕固族属于北方游牧民族,很多习俗是受了汉族和蒙古、藏族的影响。
裕固族和汉族一样,也要过新年,但没有守岁的说法。在看完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后,大多数牧民就休息了。第二天开始拜年。
安学勇和妻子大年初一一早换上了民族服装,带上酒、罐头,捧着洁白的哈达,到周围的牧民家拜年。裕固族牧民在节日和结婚等喜庆的日子都要穿上民族服装。裕固族传统服饰独具特色,男子一般穿高领左襟长袍,戴圆顶卷檐白毡帽或大檐礼帽,在冬季则多戴狐皮帽。在山区靠近藏族地区,部分裕固族喜欢藏族服饰。妇女所戴的尖顶红缨毡帽和佩带的"头面"则更具有民族特性,两者都是裕固族已婚妇女的特殊服饰。未婚女性有她们特殊的服饰,即戴在头上额前的“沙达尔格”、佩带在胸前的一块“顺格尔”和背后的“格玉孜克”。
路上,安学勇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家的牧羊狗头天晚上11时多下了6只小狗仔。虽然因为天气太冷夭折了3只,但狗年得狗仔,是好兆头。
裕固族饮食和住所
手抓羊肉、烤全羊、酥油奶茶、羊下水加工品、烧壳子(烤制的面食)、酥油面饼(裕固语称"亚合吧")、锁阳饼,在牧民张成家,主人给前来拜年的安学勇等人和记者摆上满满一桌吃食。肉食在裕固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比例。裕固人爱喝青稞酒。
“进门就要给客人倒奶茶。”张成说,奶和茶在裕固族牧民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待客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酥油奶茶满满地斟上一大碗。平常裕固族牧民的早餐一般也是一碗酥油奶茶。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牧民平时很少吃到新鲜蔬菜,只能采集些野葱、沙葱、野蒜、野韭菜和地卷皮(类似木耳)等野菜。秋季草原上到处都有鲜蘑,所以鲜蘑是入秋后常食的菜。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牧民们能够买到的蔬菜品种越来越多,胡萝卜、卷心菜、黄瓜、西红柿等都有。
裕固族在历史上随水草迁徙。如今,裕固族牧民逐步实现了定居和半定居。不满足于放牧带来收益的安学勇和他的伙伴们,开始谋划在自己的草场上设旅游点,用帐篷、草原和丰富的裕固族民俗吸引游客。
习俗
牧民们告诉记者,传统的裕固人并不特别在意生男还是生女,没有明显的男尊女卑观念,也没有男性传宗接代的观念,裕固族妇女的家庭地位一直较高。裕固人具有民族特色的礼仪主要有幼儿的剃发仪式和婚礼仪式。按照传统,裕固人家的小孩出生后长到3岁才剃发,届时举行较隆重的仪式。
裕固人喝茶时一般用一根筷子,忌用两根;给客人递茶碗、敬酒时忌用单手,须用双手以表敬意;忌往河里和火中扔不洁之物;冬日取暖忌将脚直接放在火上或火盆、火炉上面,也不能将鞋袜、内衣等放在火上烘烤。
“辽阔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记者准备离开草原时,安学勇、高林锋等牧民端着盛满青稞酒的银碗,唱起动听的祝酒歌,送记者,祝福记者一路平安。
当地的裕固族牧民希望喜欢草原、羊群和雪山的人们到裕固族草原来……